关键词 |
和田玉的鉴别好坏方法,和田和田玉,和田玉糖料鉴别,和田玉辨别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和田玉真品自带一种天然的油性,触摸时仿佛表面涂了一层薄薄油脂,却又清爽不腻。手指在玉面上滑动,能感受到微微阻力,犹如在油脂层上轻推,且放置一段时间后,玉面仍油润光泽,这是其内部透闪石矿物与人体油脂相互交融的奇妙效果。假品则干涩无比,缺乏油性,触摸手感生硬,表面光泽暗淡,即便涂抹油脂伪装,短时间内也会挥发殆尽,恢复干涩原貌,无法呈现出和田玉真品那种持久油润、由内而外散发的油脂光泽。
轻轻敲击和田玉,真品因质地致密、结构均匀,会发出清脆悦耳、悠扬绵长的声音,似山间清泉流淌、风铃轻摇,余音袅袅;将其悬挂,用小棍敲击,声音清脆且回音悠长。假品由于结构疏松或内部有裂隙、杂质,敲击声沉闷、短促,无回音,如敲击沉闷的木鱼,与真品的清脆声响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听声可初步判断玉石真伪。
鉴定新疆和田玉是一场知识与经验的较量,需综合运用外观、质地、物理特性等多方面鉴别方法,实战中谨慎抉择购买渠道、详查证书真伪,不断积累经验。望各位爱玉之人秉持严谨之心,切勿贸然入手,在收藏品鉴之途持续深耕,真正领略新疆和田玉的温润风华,让这传承千年的美玉在掌心绽放光彩,尽享收藏之乐。
颜色是鉴别和田玉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天然和田玉的颜色温润自然,常见的有白、青、黄、墨等色,且分布均匀,无明显色差。例如,羊脂白玉色泽如羊脂般洁白细腻,柔和温润,给人一种内敛含蓄之感;而青玉则呈现出淡雅的青绿色,仿若春日里的湖水,清新雅致。与之相反,假和田玉的颜色往往过于鲜艳、浓烈,显得极不自然。有些造假者为了追求,会将玉石染成鲜艳的翠绿色,企图冒充的碧玉,但这种颜色浮于表面,且在裂隙或孔隙处会有颜色堆积,与天然和田玉的色泽相差甚远。 此外,天然和田玉在不同光线下颜色变化较为柔和,而假玉的颜色则相对呆板,缺乏灵动性。在购买时,可将和田玉置于自然光线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其颜色变化,若颜色过渡生硬、突兀,则需警惕其真伪。
用手触摸和田玉,真玉质地细腻,仿若婴儿肌肤般柔滑,无明显颗粒感。这是由于和田玉是由纤维交织状的透闪石矿物集合体构成,其结构紧密,矿物颗粒细小且均匀分布,使得玉石表面平整光滑。将和田玉置于掌心轻轻摩挲,能真切感受到它如丝般的顺滑质感,仿佛在与温润的时光对话。而假和田玉,多由玻璃、石英岩等材质仿制,内部结构疏松,矿物颗粒粗大且排列无序,触摸时会有明显的粗糙感,甚至能感觉到颗粒的凸起,就像抚摸砂纸一般,与真和田玉的细腻形成鲜明反差。例如,一些用岫玉假冒的和田玉,岫玉本身结构相对松散,颗粒感较强,上手触摸便能轻易察觉其质地的差异,远不及真和田玉的细腻温润。
真和田玉的比重相对较大,拿在手中有明显的坠手感。这是因为和田玉的密度较高,一般在 2.95 - 3.17 克 / 立方厘米之间,相较于其他常见的仿冒材质,如玻璃(密度约 2.5 克 / 立方厘米)、岫玉(密度约 2.4 - 2.8 克 / 立方厘米)等,要重上许多。在购买时,可将和田玉置于手中轻轻掂量,感受其重量。若是体积相仿的两块玉石,真和田玉会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仿佛手中握住了一份沉稳与厚重;而假玉则感觉轻飘飘的,缺乏这种实在的分量。需要注意的是,掂重法只是一种初步的鉴别手段,对于一些经过特殊处理、内部结构被破坏的和田玉,或者与和田玉比重相近的天然玉石,可能无法仅凭此方法准确判断,还需结合其他鉴别方式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