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典型的浅绛彩。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浅绛彩瓷器的特点:(1)浅绛彩纹饰绘画时,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用墨彩勾画图案,然后略加皴擦再涂上淡淡的赭红色、淡绿色等色彩,整个画面彩色柔和自然淡雅,给人以美的感受。(2)粉彩工匠绘画时,照样描摹,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很好地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故粉彩“板”而浅绛“活”。(3)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特别是官窑,由宫中出样,工匠照本描摹。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文”。(4)浅绛彩瓷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了瓷画的全新面貌。它将诗、书、画等艺术元素与瓷器制作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特艺术风格的瓷器作品,对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浅绛彩是“瓷器上的国画”,所以鉴定时,除了一些瓷器的鉴定方法外,也可借鉴一些书画的鉴定方法。浅绛彩瓷画一般多为名人所画,有自己特的画风,都落有题字和题款。这样我们在鉴定时,就可以从画风到题字、题款和同一画师的已知作品一一对比,很容易鉴定出真伪 。浅绛彩瓷器的款识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款、堂名款、作者姓名款、印章款等,鉴定时这些款识一定要和真品对照。题诗和画风,要注意其构图、线条、设色等方面是否准确到位。
民国 浅绛彩山水人物方瓶
尺寸:高36cm
估价:RMB 620,
成交价:RMB 713,000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浅绛彩瓷器是由文人主导创烧的彩瓷品种,也是中国画和瓷器的结合。由于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因此浅绛彩瓷器的主题大多围绕山水花鸟,此时文意趣在瓷器创作达到高峰。
浅绛彩瓷器以其特的浅绛色调和细腻的绘画技艺而,通常采用传统的釉下彩绘或釉上彩绘技法,表现出的工艺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然而浅绛彩瓷器的风格太过写意,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那么高的文化修养对它还是欣赏不来,于是浅绛彩瓷器也就繁荣了一阵子。
晚清 王少维 山水人物浅绛琮瓶
H:29.6cm
RMB: 450,
圆口,方肩,高圈足,胎质细腻油润,四面绘画,此作山水运笔简练,色调淡雅,平淡简远,意境高古;人物衣衫古朴儒雅,与苍翠山水相映成趣,文人内心恬淡洒脱、超然物外之情,作品设色浓淡相宜,用笔轻松洒脱,尽显御窑画师雄厚笔力。
王少维,系浅绛三大家之一,御窑厂两支画笔之一。王氏浅绛远师元代黄公望笔意,山水画与程门不相上下,人物画与金氏相比更盛一筹,在浅绛三大家里,王氏作品相对较少。
古玩行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一面铜镜,照一段颠沛岁月;一块美玉,锁一段啼笑姻缘:一张书法,抒一场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讲一桩捡漏奇谈。得一只犀角杯,三生有幸;丢一只黄釉盘,错失百万。拍案叫绝,是一段笑谈,挥手抹去,是一曲辛酸。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惊喜与失落,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欢呼与嗟叹。
清光绪8年(1880年)、清同治12年(1862年)、清光绪9年(1883年) 程门、金品卿、王少维 浅绛彩绘画集锦帽筒 (三对)
尺寸:高28.5cm
估价:RMB 2,000,0
成交价:RMB 6,900,000
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在这一大批浅绛彩瓷、新粉彩瓷画家的影响和他们在瓷器艺术上高深造诣的熏陶下,不少有志于陶瓷绘画的外地人聚集于景德镇,致力于瓷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也许是因为这一些陶瓷艺术家们认为浅绛彩在艺术水准和社会需要上难有更进一步的潜力可挖,他们逐步放弃了浅绛彩,而是又一次选择了粉彩。过了不久,在掌握了已有粉彩的工艺技术后,他们便另辟蹊径,采用宋元以来的兼工带写的绘画技法,成功地了新粉彩画瓷法,还组成了新的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