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卿浅绛彩瓷器款识真品图片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甲午战争以后,为浅绛彩瓷器的后期,是浅绛彩瓷器的蜕变时期,当时的作品大多属于广义上的浅绛彩瓷器,这一时期除了保留纯粹浅绛彩瓷器的精髓外,画工有分工合作的现象、画意略有匠气等特征。这一时期的瓷画师群约有280多位,他们中间较为代表性的较为瓷画家也有50多人,他们是汪友棠、徐善琴、喻春、何明谷、洪义顺、剑华、江朝宗、蒋润之、金绍斋、李鼎臣、刘芳谷、罗传元、罗仲林、马庆云、闵丹臣、潘植南、钱仙槎、沈焕文、孙朗泉、唐子桢、涂子清、汪野亭、谢鹤龄、许达生、杨紫卿、叶巽斋、张肇源、周达和、周筱松、宝文、戴裕成、高恒甡,王琦、何子林,雷光亨、雷桂泉、汪晓棠、毛子彝、汪佩璋、汪永泰、徐品馨、许逢生、杨素卿、胡森甫、黄乾生、黄汝铭、江寿堂、潘匋宇、吟浦、余鸿宾等.

浅绛彩瓷器的特点:(1)浅绛彩纹饰绘画时,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用墨彩勾画图案,然后略加皴擦再涂上淡淡的赭红色、淡绿色等色彩,整个画面彩色柔和自然淡雅,给人以美的感受。(2)粉彩工匠绘画时,照样描摹,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很好地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故粉彩“板”而浅绛“活”。(3)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特别是官窑,由宫中出样,工匠照本描摹。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文”。(4)浅绛彩瓷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了瓷画的全新面貌。它将诗、书、画等艺术元素与瓷器制作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特艺术风格的瓷器作品,对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浅绛彩是“瓷器上的国画”,所以鉴定时,除了一些瓷器的鉴定方法外,也可借鉴一些书画的鉴定方法。浅绛彩瓷画一般多为名人所画,有自己特的画风,都落有题字和题款。这样我们在鉴定时,就可以从画风到题字、题款和同一画师的已知作品一一对比,很容易鉴定出真伪 。浅绛彩瓷器的款识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款、堂名款、作者姓名款、印章款等,鉴定时这些款识一定要和真品对照。题诗和画风,要注意其构图、线条、设色等方面是否准确到位。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金品卿浅绛彩瓷器款识真品图片”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推荐信息

陶瓷古玩>特殊陶瓷类古>金品卿浅绛彩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5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