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远远落后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由于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
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娇娆,令人赏心悦目。清康熙年间又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期间,色调鲜红的釉里红,显色稳定精美;所绘制的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釉里红烧制条件苛刻,对窑室气氛要求比青花严格,故成功率低。加上烧制时工艺技术掌握难度大,从元末和洪武烧制的釉里红器皿来看,红色多数不够,呈色偏向灰褐,色鲜的极少。而直到永乐、宣德时才烧出呈色红艳如宝石的釉里红,但产品甚少。到了成化时由于工艺简便的釉上彩代替了釉里红,造成釉里红一度中断。
元釉里红颜色大多呈灰色,很少有的鲜红色,线条也常见晕散,没有浓淡不等的几个色阶。元代釉里红虽然数量,但其造型却非常丰富。从目前所掌握资料来看,器物的造型不仅有罐、匜、壶、高足杯、玉壶春瓶等,还有人物俑贴塑等雕塑瓷。
元代釉里红的绘画装饰既遗留有古代陶瓷装饰的印迹,又衍生出了适合其颜色彩绘器物的风格,釉里红线绘系指在瓷坯上运用釉里红料进行线条描绘纹饰。由于釉里红对还原焰烧成气氛要求比较苛刻,所以很容易出现晕散及烧失现象,因此元代烧制的釉里红线绘产品非常难得。 元釉里红有白线勾描,勾线点燃,涂绘刻画、色彩斑点,并结合镂空堆贴,雕刻等多种形式。涂绘画彩多见于元釉里红早期产品,釉色与元代影青釉色一致,伴有刻画、雕捏、罐、玉壶春多有此类装饰。其釉面釉质饱满,气泡偏多,用笔自然大气,不拘小节。呈色不稳,红艳、泛紫、黑灰均有,多数荤散。例如:江苏吴县 出土的釉里红龙纹大罐和高安市出土蟠龙纹转心高足杯。掌握料性熟练,所以勾线釉里红属类,有代表是高安市博物馆藏元釉里红开光鸟纹大罐。 画涂绘是结合影青刻花技法,如兔纹玉壶春瓶,先使用可刀划出弦纹.飞兔纹饰,然后背景涂画釉里红。点染,有先用白描勾线,局部叶子等地方轮廓内点染,还有一种雕花点染,这是一种珍贵品种,有代表是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大罐,开光内贴塑四季花卉,花朵用铜红点染而成,十分美观。图案边脚纹饰用青花描绘,釉里红与多种手法集于一身,可说是景德镇斗彩瓷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