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敲击和田玉,真品因质地致密、结构均匀,会发出清脆悦耳、悠扬绵长的声音,似山间清泉流淌、风铃轻摇,余音袅袅;将其悬挂,用小棍敲击,声音清脆且回音悠长。假品由于结构疏松或内部有裂隙、杂质,敲击声沉闷、短促,无回音,如敲击沉闷的木鱼,与真品的清脆声响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听声可初步判断玉石真伪。
购买新疆和田玉时,渠道选择至关重要。正规的玉器专卖店、大型商场专柜以及品牌店,往往拥有严格的进货渠道把控,所售玉石品质相对可靠,且售后服务完善;拍卖会则是获取、具有收藏价值和田玉的途径,拍品通常经过鉴定,来源清晰,但需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资金实力。而一些旅游景区的地摊、小店,虽价格看似诱人,实则暗藏风险,充斥着大量假货仿品,极易让消费者上当受骗,建议谨慎选择,若非鉴宝人士,切勿贪图便宜贸然购买
鉴定新疆和田玉是一场知识与经验的较量,需综合运用外观、质地、物理特性等多方面鉴别方法,实战中谨慎抉择购买渠道、详查证书真伪,不断积累经验。望各位爱玉之人秉持严谨之心,切勿贸然入手,在收藏品鉴之途持续深耕,真正领略新疆和田玉的温润风华,让这传承千年的美玉在掌心绽放光彩,尽享收藏之乐。
用手触摸和田玉,真玉质地细腻,仿若婴儿肌肤般柔滑,无明显颗粒感。这是由于和田玉是由纤维交织状的透闪石矿物集合体构成,其结构紧密,矿物颗粒细小且均匀分布,使得玉石表面平整光滑。将和田玉置于掌心轻轻摩挲,能真切感受到它如丝般的顺滑质感,仿佛在与温润的时光对话。而假和田玉,多由玻璃、石英岩等材质仿制,内部结构疏松,矿物颗粒粗大且排列无序,触摸时会有明显的粗糙感,甚至能感觉到颗粒的凸起,就像抚摸砂纸一般,与真和田玉的细腻形成鲜明反差。例如,一些用岫玉假冒的和田玉,岫玉本身结构相对松散,颗粒感较强,上手触摸便能轻易察觉其质地的差异,远不及真和田玉的细腻温润。
强光手电是鉴别和田玉的得力工具之一。使用时,将强光手电紧贴和田玉表面,从不同角度照射,观察玉石内部结构。真和田玉内部结构细腻,多呈现为纤维交织状或毛毡状,在手电光下,能看到如云雾般的絮状物,且分布均匀,疏密有致。例如,新疆和田籽料的内部结构紧密,絮状纹理柔和自然,仿佛是岁月沉淀的痕迹;而俄料的结构相对稍显粗糙,呈现出片状、斑状的云絮结构,颗粒感略强。与之相比,假和田玉的内部结构往往杂乱无章,要么过于稀疏,要么过于密集,甚至出现气泡、空洞等现象。一些用玻璃仿制的假玉,在强光照射下,内部几乎看不到自然的纹理,而是呈现出均匀的气泡状,毫无和田玉的温润质感。另外,通过斜射强光手电,还能观察到玉石的颗粒粗细度,真和田玉的颗粒感不明显,而假玉则可能颗粒粗大,界限分明,一目了然。
向行家请教是提升和田玉鉴定能力的捷径。行家们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对和田玉的鉴别有着到的见解与的眼光,他们能从细微之处洞察玉石的真伪与优劣。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行家请教。参加玉石行业的展会、拍卖会时,现场往往汇聚了众多业内行家,可抓住机会与他们交流,请教在鉴别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些玉石工作室、古玩店也是行家聚集之地,提前预约拜访,带上自己心仪的玉石请他们帮忙掌眼,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在向行家请教时,要注意学习他们的鉴别思路与方法。行家们看玉,不仅仅关注颜色、质地等表面特征,还会综合考虑玉石的产地、工艺、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例如,对于一块看似普通的和田玉籽料,行家可能会根据其皮色的形成特点、毛孔的细微差异,结合和田地区的地质环境变迁,判断其真伪与价值。他们还会分享一些行业内的潜规则、常见的造假手段及应对方法,这些宝贵经验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将行家的经验与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反复实践验证,便能逐渐提升自己的鉴定水平,在和田玉的收藏与投资之路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