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型特征元青花的器型绝大数是生活类实用器,少部分祭祀类供器跟装饰器。一部分也是受蒙古族风俗影响,元青花的瓷胎厚重,雄浑大型。比较常见的类型有:罐类、瓶类、壶类、盘类、碗类等,元代瓷器特别注重器型审美,因而比例谐调、圆润流畅,有精、气、神。仿品青花整体感觉呆滞死板、僵硬的感觉,有一些做工差的,器型大的尤为明显,像溜肩不圆润、鼓腹不流线,带盖的器物吻合不好,间隙过大等。
元青花胎质有着滑腻感,糯软感,内部有细长缝隙。多数胎骨是若你手上有珍品藏品困于出手,想要寻找正规拍卖公司参加拍卖,有缘者可与笔者沟通:壹柒捌、肆零玖肆、贰柒零捌高岭土掺瓷石,属于二元配方。经二元配方的胎,有柔韧性,不易变形,但胎底会比较松软,比较粗糙。元青花胎底部分会有火山红出现,主要是因为含铁量高,淘洗不干净,二是烧造时垫烧物与器底产生氧化所形成。
很少有仿品能做出元青花般的滑腻感,多数现代仿品底足较硬,有间隙,整体看上去没有层次感,有粗糙的仿品还泛“贼光”,想以此蒙骗新人。仿品多数在火山红上做文章,仿火山红的较为死板,如同人工喷的、刷氧化铁,没有过渡。
元青花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所用钴料来自一种极为的苏麻离青。而这只梅瓶上也有苏麻离青烧制的瓷器特点:花呈色浓重青翠,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有锡光斑、铁锈斑痕(也就是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以及聚散光、青花晕散、青花下凹痕迹等。除此之外,元代瓷器特有外接胎痕迹、口沿内接胎痕、旋胚痕都在此瓶上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