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青花瓷器的艺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价格地位。,其特的胎质、釉色和纹饰使其具有的审美价值。如胎质洁白细腻,釉色温润如玉,纹饰纤细精美,这些特点使得成化青花瓷器成为了艺术品中的珍品。其次,成化青花瓷器的历史价值也对其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成化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成化青花瓷器代表了当时的高工艺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再者,成化青花瓷器的性也是其价格高昂的原因之一。成化时期瓷器产量本就不多,能够流传下来的更是难得,因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例如,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在 2013 年成交价为 111,438,360 元;明成化青花瓜瓞绵绵纹宫盌在 2016 年成交价为 54,199,400 元;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在 2014 年成交价为 44,390,920 元等。这些成交的成化青花瓷器,充分体现了其艺术价值与价格的紧密关系。
成化瓷器使用麻仓土的特征,肉红色胎骨的辨别。
成化青花胎为麻仓土陈腐精制,由于胎土里氧化钾成分含量高,又做得特别薄,所以成化的胎和明德化窑的猪油白一样,胎骨透光而且带肉红色。这种肉红色胎骨是成化青花的一个显著特征。成化时期的麻仓土使得胎质细腻洁白、坚实纯净,在光线下呈肉红色,透影为牙黄色。然而,现在有一种新烧的仿品,胎肉眼可见为肉红色,其实是药水浸泡而成,对于没有见过成化肉红胎真品的收藏爱好者有一定的迷惑性。麻仓土元明官窑一直使用,但到了明万历时期,矿藏资源消耗殆尽,后来改用高岭土,所以后仿的瓷器做不出那种肉红透光的胎。
成化用平等青料进行的混水有自己的特点。一种情况是在平等青使用初期,蘸平等青料完成的成化青花混水,往往有积料现象,特别是在线条交叉、汇合、重叠处明显,使得青料易出现模模糊糊、朦胧一团或一片的情况,看上去有些浑浊不清、拖泥带水。另一种情况是在平等青使用的成熟期,分水发色均匀,无愧平等之名。成化分水混水也分三种色阶。头浓用于勾边轮廓;淡色用于设底;正浓用于填色,笔重处可见积料,但发色均匀。